浏览数量: 238 作者: 本站编辑 发布时间: 2017-06-28 来源: 本站
今天起,本报推出《与新北京同行》专栏,通过真实具体的事例、有血有肉的人物、引人入胜的情节,深入反映北京市推进重点领域改革、加快“城市病”治理、建设法治中国的首善之区、坚持科技创新、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保障和改善民生等方面的新举措和新成效,反映新北京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
仅今年1到8月,北京亦庄经济技术开发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就超过3000件,每万人工程师发明专利拥有量为1981.45件,创新驱动已经成为区域发展的原动力。
而这并非偶然,科技创新的主阵地,离不开优秀领军人才的推动。北京佳业佳境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的负责人黄建军就是其中之一。
工科学霸
放弃前程学习治水
14岁考入湖南大学机械系,4年后,考入哈工大就读研究生,期间,完成了国家863智能机器人项目中爬壁机器人和安全移动车辆两项技术开发,远赴日本期间,与小组成员一起共同完成了全自动屋顶扬重机器人等多项世界首创产品,在日本拥有两项发明专利。黄建军的简历,耀眼夺目,一直被家乡人称为天才。不过,天才一直有一个梦想,不是做一个科学家,而是希望能实业报国,于是他奔着先进技术去日本留学,希望能学成回国创业。
智能机器人显然在当时的国内没有应用前景,偶然参与了日本一个海域水质净化工程,让他眼前一亮,想到国内面对河湖污染束手无策的现实,他果断地决定研究地表景观水治理。
六年等待
磨出污水自净技术
1998年,雄心万丈的黄建军带着近30箱的行李回国了,里面全是收集的各种先进产品和创意记录,当年他就创建了北京佳业佳境公司。不到一年,他就把环保中关于河道水污染、水处理等相关理论摸了个透,然后开始一次次做实验,那时的他像个疯子一样,见到污水就拿回家做实验。
2000年的一天,黄建军和妻子到玉渊潭公园散步。湖面上,清洁工划着船,伸出长长的钩杆,费力地打捞着落叶,“清洁马路有扫地车,怎么没有清理湖面的机器?”眼睛捕捉到的信息,迅速被送入黄建军的大脑处理,“能不能发明一个水面清除机呢?”
在研究中他发现,唯有让水流动,才能不腐,于是他发明了自净化设备,但设备虽然可以让水还清,可是没办法保持,他又发明了微生物培养氧气的方式,就这样,他找到了景观水治理的一条捷径,逐步形成了由一系列发明专利所构成的成套技术—“HDP直接净化技术”,在某些方面已经超过了日本的自净化。
从回国到创造出技术,他整整熬了6年多,而且没有一单业务。
井喷发展
十余载梦想终启航
如今,黄建军和佳业佳境已经成为景观水治理的一面旗帜,著名的故宫筒子河、金水河还清背后都有他们的身影。
“我国经济进入了新常态,国家对于环保事业给予了高度重视,这为我们的企业发展带来了绝佳的机遇,我相信环保产业已经迎来了黄金发展期。”黄建军说,目前他正在为几个大项目做投标前的准备,他希望通过先进的技术,让每一个经过他们治理的污水还清
转载自北京娱乐信报